左/右利手与积极/消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礼仪风俗上总有些令人费解的讲究,站在客人的左边还是右边?意见不一致为什么叫“相左”而不是“相右”?左右看起来是对称的,但是隐隐约约却总能感到人们对左右其实有所偏好。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还真的发现左/右利手与积极/消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荷兰的丹尼尔•凯萨撒托(daniel casasanto)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伊凡基里亚•克里斯托(evangelia g.chrysikou)最近的实验有效地证明了个体会在积极的想法,如“善良、诚实”与空间的优势面(个体行动更流畅的那面)之间建立起更强的内隐联系,而消极想法则与非优势面联系更密切。这个读起来挺拗口的结果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右利手个体会建立“好”与“右”,“坏”与“左”的内隐联系。
他们认为这种联系可能有两个解释,一是基因决定的左/右利手的神经差异导致,二是个体运动经验的流畅性差异会影响记忆中内隐联系的形成(即右利手个体,右手与环境互动的更为流畅,因此在记忆中“右”与“积极”建立了内隐的联系)。
基因还是运动经验? 先天还是后天?——这是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我们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们的喜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萨撒托和克里斯托设计了两个实验。
13个半身偏瘫的病人参加了第一个实验,他们在脑损伤前都是右利手。其中5个是左半身瘫痪,保持本来的右利手,8个右半身瘫痪,在偏瘫后不得不变成了左利手。他们要帮助研究者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研究者呈现给参与者一张纸,中间画有一个卡通人物,左右各有一只空箱子中间的卡通人物喜欢斑马,认为斑马是好动物;讨厌熊猫,认为熊猫是坏动物如果这个卡通人物要把好动物装在一只箱子里,坏动物装在另一只箱子里,要怎么放?——参与者要口头回答问题。
100%的左半身瘫痪个体将“好动物”装进“右箱子”,“坏动物” 装进“左箱子”。(偏瘫前/后都是右利手,保持了好与右,坏与左的联系模式)。88%的右半身瘫痪个体,则将“好动物”装进“左箱子”,“坏动物” 装进“右箱子”(偏瘫前右利手的他们,好与右,坏与左联系;但是偏瘫后变成左利手的他们,变成好与左,坏与右联系)。
所以,即使你天生是右利手,但是如果你长期不用右手改用左手,也会改变你将“好”与“右”进行联系的倾向。被砍了手的杨过肯定不会喜欢让小龙女站在他右边,不然怎么搂呢?
不过这仍然不能说明左右偏好究竟是不是由于脑神经变化导致。长期的不用右手可能不仅导致了运动流畅性的变化,也导致了神经的变化。因此为了进一步区分这两者对“好”与“右”联系的影响,他们又进行了实验二。
55个健康的右利手本科生被分为两组参加了实验二。他们要站在桌前在12分钟内尽快把多米诺骨牌放在桌上分布的圆点里。他们其中一只手需戴上笨重的滑雪手套,并把另一只手套也吊在那只手腕上,另一手则是完全的空着(一组是右手空着、一组是左手空着)。他们须要同时从盒子里取出一对多米诺骨牌,一手一只牌,左手将牌放在左边的圆点上,右手将牌放在右边的原点上。聪明的心理学家通过这样的奇怪任务,让参加者可以短时间内产生短暂的左右手运动流畅性改变。接着所有的参与者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完成了实验一中的“装动物”测试。
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天生是右利手的你,也开始表现出“弃右爱左”的倾向了。
这可能让人大跌眼镜,天生右利手的人无论是因为右手瘫痪改用左手,还是仅仅短期地训练左手运动,这种运动经验流畅性的改变会导致他们从“右”与“好”的联系转变成“左”与“好”的联系。虽然无法排除先天的神经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是运动经验以压倒性的力量塑造了个体的好坏与左右之间的联系,看起来是个板上钉钉的事实。
来源:果壳网“心事鉴定组”主题站、《心理科学》4月刊论文摘要
http://www.casasanto.com/site/papers/casasanto&chrysikou_2011.pdf